作者:许露薇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孩子一切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石。
如何有效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有两个基本要素。
首先是我们要懂得我们的孩子,要了解孩子各种行为表现背后的目的。
其次是我们要懂得如何管理我们自己的情绪,有的放矢地应对孩子的各种行为表现。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受到成人的关注,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有时孩子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来引起成人的关注,但有时也会利用消极的、负面的、隐蔽的方法表达自己的需要,目的就是给成人发出讯息:他们不想受到冷落,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关注、认可和赞赏,并从中获取安全感和自信心。
当孩子出现一些积极正向的行为时,我们要立刻及时地给予孩子鼓励与肯定,除了言语上鼓励与肯定孩子地表现,还可以通过适当地物质奖励的方式满足孩子的需求。
有时候孩子会采用消极负面的行为来获取成人的关注,而且会因为背后的目的得不到满足而导致负面行为不断升级。那么我们如何来分辨孩子负面行为背后的目的呢。
其实,在孩子12岁之前,孩子的行为有四种行为目的。
你感觉烦的时候,孩子的行为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当大人们在谈话的时候,孩子喜欢不断来骚扰我们,一会来找你说要这个一会说要那个,或者在旁边弄出各种声响,让我们觉得很烦。这个时候我们要故意忽视孩子的这种负面行为,不去关注她,但当她有好的表现的时候立刻关注和肯定。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因为烦想赶紧把孩子打发走,而去满足她的负面行为,她的这个行为就被关注到了,这个负性行为就会被保留下来。
当孩子让你感觉生气的时候,孩子的行为目的就是要争取权力。
继续用刚才那个例子,如果孩子一直不能得到关注,她的行为可能会继续升级,比如把杯子里的水倒了自己一身甚至倒在妈妈或者客人身上,我们可能会开始大声呵斥孩子,孩子就用更大的声音还嘴,场面开始失控。当我们因为孩子某句话或者某个行为生气时,孩子争取权力的行为目的就达到了,我们中了孩子的圈套。孩子对我们的情绪了如指掌,而我们却越来越不了解我们的孩子。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接招,不生气,态度平和,孩子反而会无计可施。
所以当孩子的行为令我们生气,我们一定要先退出和孩子争斗的战场,把我们自己的情绪先平稳下来,然后用引发孩子兴趣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出现进一步过激行为,比如动手打孩子,这个时候战争就会进一步升级。当孩子与大人的冲突进一步升级,有些孩子这个时候可能会说一些过激的话,甚至出现暴力的倾向,比如毁坏物品,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这个时候我们会感到很伤心、愤怒和害怕。
当孩子的行为让我们感觉伤心的时候,孩子的行为目的是报复。
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她的爱。我们可以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说“NO”,但同时我们也要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还是爱他的。
当我们感觉害怕无助的时候,孩子的行为目的已经是在自暴自弃。
这时我们就要停止对孩子的所有批评,看到和及时鼓励孩子的每一个正向行为和意图,我们需要认真反省自己,我们应该认识到,是我们自己不恰当的做法让亲子之间的战争一步步地升级,让孩子渴望得到爱与关注的初衷最后演变成了自暴自弃。我们需要想办法改善与重建亲子关系。
孩子在成长的道理上特别需要正向的鼓励和关注。如果我们发现了他们的正向行为,并且给予及时的关注和鼓励,我们就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孩子们就会像加满油的小汽车,跑得又稳又快。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无条件的爱和尊重,孩子就会回馈给我们更多的爱与惊喜。
一心咨询近期推出的亲子沙盘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内心想法,有效重建和改善亲子关系。欢迎致电垂询。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发表文章非商业用途,编辑转载意在传播价值,如有版权异议,请跟帖留言删除,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赞[0]
赞赏
收藏[0]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