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我所能感受到的最明显的不同便是现在零零后与当时我这代九零后的差异。在我小时候那个年代,并不是家家户户都会有手机的,最常见的也只是家庭座机,老式按键机、翻盖机。这也导致了信息流通速度慢,传播范围小,那个时候的孩子靠着老式游戏机(PSP、小霸王)、扮家家等的传统游戏填充了童年。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进入到千家万户,几乎每个小孩子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手机。手机中的虚拟世界让无数青少年在其中迷失。其次,网络监管目前还达不到无死角的程度,网络上的内容杂七杂八,导致孩子无心学习,成绩下滑;色情泛滥,腐蚀心灵;近视成灾;性格孤僻,疏远家人;乱交朋友,校园欺凌;盲目攀比,趋炎附势;三观扭曲,自残自虐;性成熟过早,校园早恋……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或许让你想象不出,对于一个开创了计算机和科技前沿的元老,盖茨对自己的孩子们使用科技产品管理得非常严格,为限制孩子们沉溺于科技产品,采取“限制使用家规”。在最近采访中,盖茨先生曾多次表示,虽然他在改变世界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无数殊荣,但他不会让自己的子女沉溺于无尽的虚拟科技世界中。据悉,盖茨先生的三个孩子成长在一个禁止使用手机的家庭环境中。只有到了14岁才能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而且在餐桌上严禁使用手机,限制他们在睡觉前使用手机时间。据了解,这种家教在科技巨头家庭中并不罕见。早在2011年前,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也采取相同做法,防止自己的孩子们沉溺于科技产品中。对于青少年成年人自残自杀的新闻报道相信大家看过许多,这些事情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发现身边有许多的青少年都多多少少存在在以上问题,许多家长平时不善于和孩子沟通,进而导致的孩子三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并悄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性格。更严重的是有的孩子会做出“自残”“自虐”的举动。这时候家长平时需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弄清楚是什么导致的这些行为,并及时与孩子沟通正确的加以引导。自残是指人对自身肢体和精神的伤害。一般来说,对精神的伤害难以觉察,因此,如果不特别指明,自残仅仅是指对肢体的伤害。自残的最极端情况就是自杀。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自虐是一种自己伤害自己的行为,造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多与患者成长经历、人际关系等过程中形成的负面情绪有关,往往是由于这种负面、消极的情绪得不到宣泄而引起;自虐行为的治疗,需要了解患者形成的原因,通过交流,为其寻找一个宣泄消极情绪的合理渠道,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认为:世界上大概有一半人具有自虐狂倾向,他们觉得自己浑身都是缺点,事事与愿望相违背,丧失自信心,心甘情愿让别人压在自己头上。有些人在面临考试时,就会彻夜地学习,不按时休息或是吃饭;有的人为了减肥而控制自己的食欲,即使饿了也不吃;或是和恋人分手时,就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如:用烟头烫、不吃饭、不睡觉、用针扎,目的是想让对方自责,能够回心转意。其实这些做法都不是自虐的表现,只是一种自律和自残的表现。真正意义上的自虐和这些行为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自虐有躯体自虐和精神自虐,自虐者多数对自己不认同,有对自己进行惩罚的意思,并且用其他的方法很难摆脱,他们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快感,自虐者不敢说“不”或是“痛”。而自残和自律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是目标而暂时需要承受的痛苦。 如果发现孩子有伤害自己的一些行为,一定要及时的和他沟通,了解他身边的人和事,慢慢的引导孩子让他们摆脱这些错误思想。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不应该是控制者,领导者,而更应该是引导者,参与者。同时,家长们平时也应该放下手机,多拿时间陪陪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也可以是自己的朋友,倾诉的对象,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向外界倾诉自己的内心,在外界的关爱与帮助下健康的成长。现在的孩子性成熟提前,加上涉世不深,很容易产生早恋的行为1、分散精力,成绩下滑。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学生每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生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倘若在这个时候谈情说爱,又怎么能将功课学好?2、感情冲动,种下苦果。恋爱和性爱是有着不解之缘的。现在的影视剧都各种大尺度镜头横飞,更别提网络监管不严格了,孩子整天抱着手机,接触到的内容无法预料。在价值观、道德规范和生活经验尚未能有效地对本能欲求施加控制的情况下,由于性知识的缺乏,由此而产生的后果由于少女的身心均未发育成熟,婚前性行为必然要种下苦果。有的女孩因害怕别人知道,便偷偷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不好去做人流,术后又得不到充分休息,给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有的少女甚至因自行买药打胎而死于非命,更有的少女在事情败露后,在家长的打骂、学校的惩罚、同学的冷眼嘲笑面前无地自容,继而轻生。3、涣散意志,影响学风。一个班里如果出现了谈恋爱的,就会产生种种反响。课余饭后谈论的焦点,打探恋爱者的行踪,相互传播取笑……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有的学生甚至羡慕、向往、效仿,积极寻找和物色异性朋友赶“潮流”,严重的影响了学校风气。 4、性格孤僻,疏远亲情。现在的青少年甚至把“谈恋爱”“有没有男女朋友”作为衡量个人魅力的标准。有的学生积极“得到”了异性朋友的青睐便不可一世,在家里家长稍加管教“仗着自己有人宠有人爱”便无法无天,无视家长管教,与家长顶撞,疏远亲情。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 力,感觉到异性的突出表现及特长,如学习好、长相好、有特长等,往往都会使他(她)们产生倾慕之情。这时如果把握不住自已,便会走进情感误区,产生早恋。 青少年要正确处理好自身的早恋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处理: (1)要清楚地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早恋最直接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有关统计材料表明,那些在中学时代就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地恋着的,大都是学业荒废,爱情失败,甚至有的由“爱得深”变为“恨得深”。相反,那些把爱深深埋在心底一心向学的青少年,多数不仅事业有成,而且能够赢得爱神的青睐。因此,青少年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便会摆脱早恋。 (2)注意心理卫生,不看不适宜的影视节目,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3)要正确处理与男女同学交往的关系。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 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 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 (4)多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并能获得同学们的帮助和友谊。同时,这样做,能分散你早恋的注意力,减轻你的烦恼。也能使你头脑冷静下来思考,淡化你对你喜欢的异性的强烈情感。 (5)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要有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属于自己的小美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提升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感,同时还能为自己的学习增加动力。 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正确的引导,切不可苛责孩子,他们对于自己突如其来的心理变化也很无助,他们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如果问题很严重只依靠家长朋友的沟通疏导也无法解决的一定要去看心理医生,这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事情不能大意。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站立场,发表文章非商业用途,编辑转载意在传播价值,如有版权异议,请跟帖留言删除,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