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心理学教授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中随机抽样,给挑选出来的人寄去圣诞卡片。他估计会有一些回应,但没有想到,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给他回了一张,实际上他们并不认识他。
给他回赠卡片的人,压根也没有想过去打听一下,这位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谁。他们收到卡片后,很自然就回寄了。也许他们以为是自己忘了这个教授是谁,抑或以为自己忘记了教授给他寄卡片的原因,不管怎样,自己不能欠对方的情,给人家回寄一张,总不会错。
实验虽小,却证明了一个事实:得到对方的恩惠就一定要报答,这种心理就是“互惠法则”,也是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一个行为准则。礼尚往来,说得恰恰就是这回事。及时地回报,能表明自己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有利于日后的继续交往。
朋友之间维护情谊需要互惠,不能总拖欠对方的人情,只不过有些恩惠不一定要马上回报,可以等待合适的时机。在爱情方面,互惠原则也很重要。世界上没有绝对无私奉献的爱情,双方需要保持一个利益的平衡,如果平衡被严重打破,就可能导致关系破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一些特种兵需要深入敌后,抓俘虏回来审讯。
有一个德国特种兵,多次溜进敌人战壕,成功抓到俘虏。这次,他又出发了,熟练地穿过两军之间的无人区,突然出现在敌军的战壕中。一个落单的士兵正在吃东西,没有丝毫的防备,一下子就被缴了枪,手里还举着刚刚正在吃的面包。这时,他本能地把面包递给突然闯入的敌人。
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了。眼前的德国兵忽然被感动了,而后他放了敌军士兵,自己回去了。他知道,这样回去后上司定会大发雷霆,却义无反顾。
为什么德国特种兵会被一块面包打动呢?这就是人的互惠心理。尽管他从对手那里得到的是一块面包,甚至他根本没有接过那块面包,可他感受到了对方的善意,即使这种善意中饱含着一份恳求。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把一个对自己好的人当作俘虏抓回去,甚至要他的命。
本文转载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5]
赞赏
收藏[0]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