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发自湖北武汉
11月30日,有网友爆料,武汉市江岸区金色华府小区,一女子在家中辅导7岁的儿子作业时情绪失控,持菜刀将孩子划伤后自缢身亡。男孩被送往武汉市儿童医院救治,暂无生命危险。
2020年12月14日晚上, 上海一小区上演惊险一幕: 一位家长辅导孩子功课时情绪失控, 一气之下点燃练习簿 并将燃烧的练习簿丢下楼, 差点烧了邻居的家! 01 时刻牢记“为什么出发” 每到考试时候,父母对于分数似乎有一种执念。有的家长甚至备下“甘蔗”,成绩好就“内服”,考得差就“外用”。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 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就, 而是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 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 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带来快乐。 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和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相比,知道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更为重要和根本的目标。 眼界越宽广,心胸越开阔。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某场考试、某次成绩上,而要谨记出发是为了什么,将眼光放至整个人生。这样能让孩子在面对考试时有一颗“大心脏”,沉着冷静完成试题。家长也能放宽心,不会因为考试产生过度的焦虑感。 02 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换位思考 有家长说:“要放眼孩子的未来,道理我都懂。可一旦看到落后的排名和试卷的红叉,当下那刻还是忍不住着急上火。” 家长们普遍存在一种情况:一直在用自己当年的学习模式指导孩子现在的学习,对已经变化的时代浑然不知。应当说,教育确实有不变的规律,有代代相承不迭的教育大法。但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针对不同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 三年的时间都能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家长们用当年的衡量标准来指导、要求孩子的学习,是不是有些不妥当呢?每个孩子都想变得优秀,都想被人尊重。孩子考得不好,心里比谁都难受。指责打骂只会增加其心理负担,甚至产生厌学或自暴自弃的心理。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了解现在的教育形势,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才能向孩子迈出更坚实的爱的步伐,用心平气和的方式与之相处。 03 减少控制欲,拒做“直升机父母” 媒体人屈颖妍在一次教育演讲中指出,现在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琴棋书画样样皆能,拿了一屋子证书,却没有一张是学做人的。 [屏蔽词]是个“直升机父母”的超级大国——指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上空,时刻监控孩子一举一动,随时准备挺身而出的父母。 很多人没有“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的边界意识;没有“人生真实活过,就不算失败”的教育理念。所以在生活上,家长过度照顾孩子,不让其插手一切家务劳动;在学习上,按自己的意愿帮孩子报名课外补习班;在人际交往上,因为同学间的一点小摩擦就急着要替孩子“出头”。 1. 减少控制欲: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学会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2. 教孩子批判性思考:孩子遇到任何问题,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试着跟他们对话,引导他们独立解决困难; 3. 不要越俎代庖:不要把是非观强加给孩子,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 4. 让孩子规划人生:让孩子自己拿主意,不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到他们身上。
版权说明: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6]
赞赏
收藏[0]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