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抑郁症大家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现代人越来越多的被抑郁症侵扰,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陌生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觉得抑郁症就是矫情,就是没事找事无病呻吟。
其实抑郁症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患上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在无形中就会患上抑郁症,可能是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是很早就有患病的倾向,因为一个导火索而让抑郁症爆发。即便现在抑郁症已经很普遍了,但是人们对于抑郁症还是存在一些错误认知,我们今天就看看大家都有哪些错误的认知。 No.1 抑郁症是悲伤的同义词 据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称,许多患有抑郁症的人的确感受到了猛如洪水的悲伤,但也有很多人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情绪。 更贴切讲,那是一种空虚和心如槁木的感觉。既然焦虑常常与抑郁如影相伴,许多人会感觉一直处于莫名的紧张状态。 No.2 抑郁症是精神软弱的表现 抑郁症承受了许多污名,其中之一就是被一些人视为软弱的表现。然而,我们不会指责心脏病患者或代谢综合症患者软弱,而那些是影响很多人的疾病。 抑郁症也是一种疾病,更明确地说,它是一种复杂的医学疾病,涉及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多个维度。 许多在其他方面“很强大”的人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而不去治疗的后果会像放任其他疾病不管一样不堪设想。一种影响大脑以及神经系统的化学过程的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不亚于影响身体其他部分的疾病。 No.3 抑郁症总是受环境影响 尽管抑郁症经常会由某一情景所触发,比如失恋或离婚,但潜在病情的浮现不需要任何特别的事做引子。当一个人长时间感到绝望、空虚和倦怠时(至少持续两周),一般就能确诊为抑郁症。何时发作可能难以解释,有时正值生活上诸事顺利、总体态势积极向上时。(这再次说明了抑郁症和悲伤不是同义词。) No.4 抑郁症的症状全都在于脑部 尽管抑郁症的许多症状的确属于我们通常会与“头脑”联系起来的那种(负面情绪、紧张等),但病症常常会在全身上下都有所体现。常见的抑郁症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胸闷以及全身疲乏。一些病人还抱怨有持续的肌肉疼痛。 No.5 确诊为抑郁症,要依赖抗抑郁药物 无处不在的抗抑郁药宣传以及媒体报道已经造成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许多人都恐惧抗抑郁药处方,即便他们可能受益于此,因为他们认为一旦用上药,就将永远停不下了。 实际情况是并非每一个人都受益于抗抑郁药——据估计,近四成被开具抗抑郁药处方的患者没有体验到任何效果。 有些人对一些心理疗法反应更好,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治疗(CBT),或者药物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即便某人通过服用抗抑郁药而获得良好收效,在很多情况下,他最终也可以遵照医生的嘱咐逐渐减少服用量。 总之,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但它需要我们正确对待,勇敢面对,积极采取正规有效的治疗。无论对待任何疾病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医生的治疗,好的心态是治愈疾病成功的一半。 版权说明: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18]
赞赏
收藏[0]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