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
为了孩子能出众、出彩,许多父母绞尽脑汁地在“努力”这一深水区,激励自己和孩子。
然而,纵观“学霸”群体,会“惊天地泣鬼神”地发现:决定孩子成绩和学习效率的,不是用时间堆积起来的“努力”,而是专注力!
但因爱得太过,或是太着急,往往在特别的时期,父母会做出破坏孩子专注力最常见的这三件事。

第一件事:0-3岁 打断、干扰
记得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前段时间带小鹿回老家,习惯自娱自乐的他,在地板上专心地搭积木。他很用心地把木制的方形积木挑选出来,然后一个叠一个,叠到他认为足够高的时候,又故意推倒。然后,再叠——再推,再推——再叠。叠得很专注,推得也很尽兴。这时,姥爷看不过去了,凑到他身边,拿过小鹿的积木说:“你干什么呢?不能总是推倒玩具。来,姥爷帮你盖个结实的高楼。”姥爷一边说,一边把积木堆积到一起,小鹿见自己抢不过姥爷,一边跺脚一边大叫,嘟囔着自己的小嘴,脸被气得通红。其实,3岁前的许多孩子,都会有被大人干扰、打断的情况。孩子常常无理由,但很投入地去做在大人看来很无趣,也很无意义的事。但是他们做得开心,情绪也很平静。懂孩子的妈妈就知道,这个时期其实就是,孩子专注力高度集中和发展的好时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好的专注力不仅仅是被培养,反而是需要更多的保护!我有一个好友,住同一个小区,她家有两个孩子,哥哥5岁,妹妹和小鹿同岁。有一件事,在外人看来很奇怪,已经5岁的哥哥时常跟家人撒娇,要大人陪着一起玩,一起写作业。他常常对爸妈说:“陪我玩嘛!怎么你们都不陪我玩啊?!我讨厌你们。”妹妹每次来我家,都能自己看书、摆弄玩具,和小鹿一起自娱自乐。其实际是,哥哥出生时,因为家里只有这么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是稀奇,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典型的走路怕摔着,吃饭怕噎着,天冷怕冻着,天热怕晒着。动动手指,就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哭哭鼻子就能一招制服所有人。日常生活是,能包办的全包办,不能包办就限制孩子活动。妹妹出生以后,爷爷奶奶完全忙不过来,只要妹妹不哭不闹,爷爷奶奶也就由着她去。用她的话说:因为哥哥已经养成习惯,只能“委屈”妹妹独立自主。哥哥一岁多时,在家里爬凳子,一家人赶忙提醒:“宝宝,当心别摔着!”妹妹现在爬凳子,根本忙得顾不上去管她。大班以后,这个问题越发突出,数学汉字,他通通没法集中注意力。
我觉得,育儿路上,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体验成就感带来的快乐。尽量地让孩子独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玩一些没有危险的游戏。而且,大人越是帮忙、限制,孩子就越是依赖,爱使小性子。又很多字不认识,我上完晚班回来,经常发现他作业没有完成。有时候十二点多下班回来,还把他拉起来写,写到凌晨两点。
很多妈妈(包括我)第一担心的是孩子睡眠不足,但陪读妈妈背后的心酸,只有同为陪读妈妈的你,才会有切身体会!让妈妈鸡飞狗跳的专注力,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无意专注,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监管的注意。另一种是有意专注:预设了目标,需要主观意志力去监督。它出现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很多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枯燥、无趣的事,甚至反感。情绪上有排斥,导致特别容易走神。随着现代媒介及新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都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现在好多孩子都喜欢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这些都是典型的被动型注意。孩子一旦被动被吸引,就无法主动思考,而学习确是一个相反的过程。一种情况是,家长陪读陪写,孩子会想到旁边有人,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加上有的父母陪读陪写过程难免不动情绪,导致孩子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了。另一种情况是:孩子独自学习或写作业或看书,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会经常给孩子递水、送水果等,这也会打断孩子的注意力,造成孩子学习时间碎片化,不能保证学习效率。对于本身专注力欠缺的孩子,我会建议父母给孩子一个舒适、简单、干净、简洁的学习空间。比如提供学习的房间,不出现平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因为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兴奋和抑制的功能还不能完全配合,导致很多事情还没有开始做,就已经分神了。父母要做到的就是,多给孩子尝试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机会。比如,玩积木的时候,孩子搭成一个样品,给孩子一些夸奖鼓励。比如,独立完成作业以后先赞许他的劳动成果,再巧妙地给出一些让他可以做得更好的建议。以下几点提醒
孩子天性好玩,不像成年人有持续的专注力,特别是在阅读、上课等需要高度主动注意的事情上。孩子明显弱于成年人,所以判断孩子专注力好坏应该与同龄人比。它的核心就是注意资源的管理,专注于现实,并接纳当前的孩子的真实面貌。父母发脾气,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导致自身焦虑系数偏高,专注力也就偏差。关于专注力,作家西塞罗说:“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
版权说明: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